12
2018
-
03
巴馬歸來話長壽
人的生命期限應為150歲,而目前平均壽命只是應有的一半。那一半到那里去了,是誰偷走了這大好年華,還是自己犯了什么借誤,這是人們普遍關心的問題。特別在環境問題日益嚴重的今天,研究人類的健康長壽很有現實意義...??根據生物學家的研究,人的生命期限應為150歲,而目前平均壽命只是應有的一半。那一半到那里去了,是誰偷走了這大好年華,還是自己犯了什么借誤,這是人們普遍關心的問題。特別在環境問題日益嚴重的今
作者:
人的生命期限應為150歲,而目前平均壽命只是應有的一半。那一半到那里去了,是誰偷走了這大好年華,還是自己犯了什么借誤,這是人們普遍關心的問題。特別在環境問題日益嚴重的今天,研究人類的健康長壽很有現實意義 ...
根據生物學家的研究,人的生命期限應為150歲,而目前平均壽命只是應有的一半。那一半到那里去了,是誰偷走了這大好年華,還是自己犯了什么借誤,這是人們普遍關心的問題。特別在環境問題日益嚴重的今天,研究人類的健康長壽很有現實意義。
去年有機會去世界長壽之鄉廣西的巴馬一行。巴馬離南寧200多公里,地處桂北山區紅水河流域。山明水秀,環境優美。據史料記載,早在清嘉慶年間,那里就有過一位叫蘭祥的瑤族老人高壽142歲。今天巴馬23.9萬人口中有74位百歲以上的老人,其中86%的老人一生沒有去過醫院就醫。現有的百歲老人,大多還在從事田間勞動或操持家務。因此,巴馬被國際自然醫學會稱為“世界第5長壽之鄉”,是“人間遺落的一塊凈土”。當你詢問這些百歲老人長壽之道時,他們總是帶著憨厚的表情笑而不答。可是只要你進入巴馬的環境,走進他們的生活,或許可以悟出一點道理來。
氣侯宜人。適宜的氣溫也許是對長壽的支持。人體的體溫37℃,若進行黃金分割,37℃×0.618為22.8℃,這正是巴馬的平均氣溫。醫學界認為空氣中的負氧離子多寡與人的健康有關。據報導,一般大城市室內負氧離子約40~50個/㎝3,郊外700~1000個/㎝3,而巴馬可達20000至30000個/㎝3。據說,上海有位退休工程師患嚴重哮喘病,久治不愈。前往巴馬后不久,不治而愈,真是神奇。
土壤堿性。巴馬縣中部有盤陽江穿過,北部為風光秀麗的喀斯特石灰性土壤區,南部為酸性的紅黃壤或富鐵土區。很明顯地,長壽人群集中于北部的石灰性土壤區。加上,這里的飲水亦屬弱堿性、PH值8.0左右。這與我國其他長壽區江蘇如皋和四川彭山的水土環境十分相似。這是巧合,還是一種共同的特點?據說健康人的正常血液應為弱堿性,酸性體質是癌癥、高血壓、糖尿病、便秘……的溫床。不知道堿性環境與堿性食物、堿性體質是否有什么聯系。
食物簡樸。飲食結構的好壞影響生活質量。巴馬長壽老人的食品分兩大類,一類是當地的谷類,薯類和豆類以及蔬菜等,主食是珍珠黃玉米,這與世界其他一些長壽鄉主食相同;另一類是副食,由于經濟水平所限,肉食較少,每月最多不超過8餐,但副食中的植物油很有講究,均以火麻仁油、茶油為主,這些食用油不飽和脂肪酸的含量很高,其中火麻仁油含93%,茶油含91%。這兩種油不僅可以降脂,延緩動脈硬化,且會有大量維生素B1和E。巴馬人低脂肪、低鹽和低膽固醇、且以蒸煮為主的飲食特點,值得城市里的人們借鑒。
社會和諧。巴馬長壽有良好的社會因素。巴馬老人終生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勤勞而善良。巴馬百歲老人普遍心胸開朗、性格溫和、遇事樂觀。巴馬人婚姻自主、不受干涉,婦女婚后一般到27~30歲才到夫家生活。由于自由戀愛,婚后家庭穩定,離婚率低,僅占2%。尊老愛老是當地的一個傳統。據記載,清末廣西提督馮子才的一位巴馬籍部將,在軍中服役期間,為父百年大壽而告假,馮十分感動,便上報皇上,欽命贈扁“唯仁者壽”扁一塊,此扁至今保存在巴馬,傳為佳話。目前巴馬四世同堂和睦相處的家庭仍屢見不鮮。
人的長壽因素是復雜的。這是一個正在研究而沒有完全研究清楚的問題。我們到巴馬走馬觀花,看到一點、聽到一點,隨便寫上一點。希望科學工作者,包括土壤科學工作者為研究人類的長壽作出自己的貢獻,也希望老年朋友從中得到一些啟示。
不可否認,巴馬之所以能夠成為長壽之鄉,有著一些重要的先天因素。例如:巴馬的空氣中,有濃度較高的負離子。巴馬有著最佳強度的地磁,又能夠從適宜的日照中獲得豐富的遠紅外線。巴馬優質的天然水也是巴馬人健康長壽的公認因素 ...
在結束了南寧專家大講堂、健康大學堂及專家研討會等系列活動之后,第四屆昭光健康論壇的保健醫藥系統的專家教授們及來自全國各地的干部保健系統的主管領導們興致勃勃地前往世界長壽之鄉廣西巴馬瑤族自治縣,探求巴馬諸多百歲老人的長壽真諦。參加此次巴馬考察的專家有:國內著名心靈勵志專家余惕君教授;全國首屆百名中醫藥科普專家、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養生學與康復醫學專業委員會委員張國璽教授。做為昭光健康論壇的合作伙伴,食用油行業知名品牌“金龍魚”全程資助了本次考察活動。
在巴馬長壽村里九十老人平常見,百歲老人不稀罕。僅僅500多口人的巴盤屯,就有7位健在的百歲老人,最年長的是109歲的黃卜新,這位經歷三個世紀的老人還能下地摘菜、上山打柴。104歲的黃媽干還能自如地穿針引線。巴馬人有給老人預備棺材的習俗,巴盤屯曾有一位116歲老人創下了五棺四朽的記錄……
不可否認,巴馬之所以能夠成為長壽之鄉,有著一些重要的先天因素。例如:巴馬的空氣中,有濃度較高的負離子。巴馬有著最佳強度的地磁,又能夠從適宜的日照中獲得豐富的遠紅外線。巴馬優質的天然水也是巴馬人健康長壽的公認因素。但是,昭光健康所的專家們發現,除了獨特地理環境因素外,人文環境因素也是巴馬人能夠長壽的重要原因。將這些人文環境因素歸納起來,有營養、運動和心理三個方面。
在飲食健康方面,巴馬人的菜譜保持著營養均衡與新鮮應時的特點。巴馬人常年食用的主食是玉米、稻米,副食是紅薯、芋頭和蛋類,最常吃的是“合渣菜”及“火麻湯”,肉類、魚類吃得較少。歸納起來,就是“五低”和“兩高”。“五低”指低熱量、低脂肪、低動物蛋白、低鹽、低糖;“兩高”指高維生素和高纖維。傳統的營養學認為,一個人正常的熱量應維持在2400大卡以上,但巴馬長壽老人大多數在1400-1500大卡左右。專家們看到,巴盤屯黃卜新老人的廚房空空蕩蕩,除了一鍋白粥,幾個玉米和紅薯外,幾乎什么也沒有。每天的蔬菜都是當天早上現摘的。這說明,對人體生理真正帶來健康、長壽的并非是現代西洋醫學、營養學作為指導的“高熱量、高蛋白質營養論”,而應該是“低熱量、高谷物蔬菜營養論”。
在運動健康方面,巴馬人的健身運動就是勞動,而且是終生勞動。專家們見到,黃卜新老人以109歲的高齡,仍然在進行著日復一日的體力活。早上去摘菜,白天去砍柴、撿牛糞,常年不停。黃卜新老人的兒子嚴重殘疾,孫女們外出打工,不僅家里家外的活全落到了他的肩上還要照顧殘疾的70多歲的兒子。巴馬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這種勞作量使他們擁有健康的體魄。
在心理健康方面,巴馬人知足長樂、與人為善,內心始終保持著一種平衡的狀態。良好的尊老敬老風尚,是巴馬人得以延年益壽的重要原因。按照當地的敬老習俗,專家們在與老人們交流之前,都會塞一個小紅包給老人。老人們都樂呵呵地收了下來。
飲食健康、運動健康和心理健康,三者缺一不可。巴馬百歲以上老人占人口的比例能夠高居世界五個長壽之鄉之首。昭光健康論壇的專家們認為,通過對巴馬長壽現象的考察及研究,可以為整個人類健康生存提供借鑒經驗。巴馬人的養生之道為人類健康生存直接提供了模本——獨特的“食譜”,以低脂肪、低動物蛋白、低鹽、低熱量和高維生素、高纖維素為主;日出而作沐浴自然,日落而息享受寧靜,清心寡欲,無為而樂,在自然與和諧中有規律地生活,達到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和諧的社會生活環境,在全社會形成尊老、愛老、敬老的濃厚氛圍。對于不居住于巴馬的現代人來說,空氣、陽光、水等特定的環境因素較難改變,但飲食習慣、生活方式和心理因素都是可以改變的。通過科學的認識和自身的努力,健康就會在每個人的身邊。
有意思的是,昭光健康論壇的專家們在長壽村里巧遇“洪昭光”。在106歲的黃媽仁老人的家里,專家們見到了《生態•長壽•美,——巴馬長壽現象的生態審美詮釋》一書。在該書的附錄中,就有洪昭光教授的“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三個快樂”、“三平是個寶”、“八字健身歌”、“健康四大基石”等健康箴言念在內。看來,洪教授的健身之道與巴馬長壽老人的長壽秘決,有著很大的相通之處。
在2006年12月2日的“巴馬長壽生態國際論壇”中,許多國內外專家學者指出,盡管中國政府已經采取保護措施,但隨著巴馬不斷開放,越來越多的不可控因素會直接影響長壽村的生態環境。這里的生態健康狀況將極有可能不復存在。到那時我們將給這個世界留下什么?
隨著我國工業化、城市化發展的進程加快,越來越多的人涌入鋼筋水泥封固起的大廈中,無法接觸地氣(地球負磁能)、陽光(遠紅外線)對人的滋養,嚴重的水資源污染和污濁的空氣質量常常令人窒息,各式各樣的化學合成品充斥在我們身邊的食物、生活用品中……我們離自然有多遠,疾病離我們就有多近。難怪現在的健康專家說:花錢買營養品,不如花錢買個好環境。
因此,全世界開始注重對生態健康的研究。生態健康指從人類生態角度對健康和生活質量的研究,側重關注人類生活的區域生態系統健康、人居棲息(家居)環境健康以及個人身心健康,目的在于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提升人類健康和生活質量。美國于1980年啟動了長期生態研究計劃,建立美國長期生態研究網絡。歐洲、日本也相繼組成不同的機構實施研究。中國在1979年也建立了生態研究機構,即中國生態學會,以普及生態環境知識,傳播生態科技為宗旨。隨著對生態領域的深入研究,各國開始將人類健康學及醫學并入生態學領域。2003年,在美國國際生態健康協會成立;2004年,在美國創辦生態健康雜志,并建立多家生態健康研究中心;同年,中國首屆生態健康大會在人民大會堂舉行;2006年10月,國際首屆生態健康大會在美國的威斯康星州召開。另悉,中科院將成立環境與健康研究所,國家環保總局將專門設立環境與健康處。從美國的“生態健康研究”到日本的“長壽生態研究”,再到我國對“巴馬生態健康”的研究,世界各國對生態——科技——人類健康的專業研究終于露出端倪。
為了讓整個人類提高生命品質,唯有科學家們徹底破解巴馬長壽之謎,采用科學的研究方法抽取影響巴馬長壽的相關因素,依靠科技手段模擬、仿生、實現具有“巴馬長壽村”特質(相關因素)的生活空間,從而為人類的健康長壽服務。
唯有科技,才能真正把地球村變成長壽村!正如中國生態學會生態健康與人類生態專業委員會張建中主任報告中指出的那樣:
全世界對巴馬的研究,最大的意義和價值在于如何盡快將巴馬長壽生態的研究成果應用于全社會和全人類!
相關資訊
2023-11-21
2023-03-24
2023-03-24
2019-03-26
2018-03-12
2018-03-12

微信二維碼